硬膜外、硬膜下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硬膜下血肿常见于外伤,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常由连接硬膜下腔的静脉损伤引起。

根据出血的时期,其信号强度可能与邻近脑实质的信号强度相当(如图9.1 A所示,T2WI),因此在某些脉冲序列中,在MR上可能难以检测到。硬膜下腔出血(如图9.1 B所示,箭头,T1WI)通常呈新月形。硬膜下腔出血信号的演变通常遵循脑实质内出血的演变。在儿童中,存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多个硬膜下腔出血(如图9.2所示,A-T2WI,B 1-4 - T1WI)是病情严重的特征。

与实质内出血不同,硬膜下腔出血(除非为复发性出血)不会显示含铁血黄素期:硬脑膜血脑屏障的缺失可能使清除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返回血流中。因此,慢性硬膜下出血的出现与高铁血红蛋白的吸收相关,导致T1WI时信号逐渐降低。在这些慢性甚至亚急性阶段,硬膜下腔出血的出现可能与脑萎缩相混淆,而造影增强的存在可能有助于确认硬膜下腔出血的存在。慢性硬膜下腔出血可能进一步降解为硬膜下积液,但也可能由脑脊液渗漏(通常由蛛网膜撕裂引起)引起。积液几乎不含高铁血红蛋白,因此在T1和T2WI上与脑脊液呈等信号。蛋白质浓度较高的积液在FLAIR扫描上可能显示较高的信号,而残留出血区域与GRE上的低信号相关。在所有序列上,蛛网膜囊肿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是一致的。硬膜外血肿呈梭形,最常见于颞骨骨折。如图9.3 A(白色箭头)所示,T1WI显示硬膜外血肿,有两个不同的信号成分穿过小脑幕。虽然硬膜外血肿可能穿过大脑镰或小脑幕,但通常不会跨越颅缝。压迫脑实质的低信号硬脑膜带也提示硬膜外的位置(如图9.3 A所示,白色箭头)。

与上述病例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硬膜外、硬膜下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 图9.1


通常由浆果样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而非外伤。在大多数MR序列中,超急性和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常见,因为脑脊液的高氧含量阻止了氧合血红蛋白还原为脱氧血红蛋白。脑脊液的存在还会稀释血红蛋白,降低其副产物对信号的影响。然而,出血区域内存在额外蛋白会降低T1信号,并导致FLAIR扫描结果为脑脊液原本的正常低信号变为高信号。因此,FLAIR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测非常敏感(可能比CT更敏感),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基底池或脑沟裂的异常高信号区域(如图9.3 B所示,箭头)。主要的鉴别考虑因素包括脑膜炎和脑膜瘤,尽管MRI呼吸伪影以及流动伪影(尤其是基底池中的伪影)可能具有相似的外观。GRE(及磁化率加权成像或SWI)可识别出血的顺磁性副产物,且对FLAIR的敏感性可能相等(两个序列相互补充)。血管异常患者可见的慢性或复发性出血可导致浅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T2WI常可见实质表面线状低信号。脑室内出血见于外伤和早产婴儿,其信号和延迟时间演变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似。不论患者年龄,血液与脑脊液信号分层在脑室出血中最常见。


图9.2


图9.3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